社工感悟 | 墙外的守望者

网站首页    成长故事    社工    社工感悟 | 墙外的守望者

 

墙外的守望者

邓美金

 

“墙内,是重重监控,是约束,是威严;墙外,是自由,是归属,是希望。 ”

 

 

“想他的时候就到看守所墙外呆会”

 

二月的深圳,昨天还是太阳高照,晴空万里,今天便是寒风萧瑟,夹杂着零星小雨。天气的变幻莫测,常让人恍惚,分不清节气。无论什么季节,在看守所外面总是零零散散地聚集着一群人,他们穿着普通,面部常呈现焦躁、呆滞、担心等各种难以形容的情绪,偶尔两三个人凑近窃窃私语,但大多数的时候,双腿蹲着或者直立着,目光如炬的注视着看守所的大门。每次我路过他们身旁,能感觉到他们的目光在我身上短暂游移,某一瞬间,我很想停留、打听他们在等待什么或者在做什么,但随即便被看守所门卫处播放的广播给打消了,循环播放的内容大致是提醒周边家属警惕陌生人搭话,以防被冒充律师等人员利用之类。于是,我对这群人埋下了警惕的种子,潜意识觉得应该远离他们,对他们的身份以及来头也就漠不关心了。 

 

后来,我作为司法社工,常进出看守所为未成年被告人做庭前社会调查、跟踪帮教服务,偶尔也会站在看守所门口等待同事、或迎接刑释未成年人回归。在等待中,却不小心撞见了人间的悲欢离合、团聚重逢。偶遇过因孩子进看守所而情绪崩溃的阿姨,凌乱无光泽的头发,憔悴干燥的皮肤,凹进去的眼窝,以及泪水随时能够汹涌喷出的样子,让人隐约觉得心疼。她因无法探视在看守所的孩子,又饱受思念之苦,只好千里迢迢来到看守所门口,试图透过坚硬的围墙,摸索到孩子的身影。而在看守所门口等待的那群人,他们或是为了迎接今日刑释的朋友或亲人,或是同样因思念之苦无法工作、无法生活,在此排遣、在此守望的家属。唯有自己日日夜夜想念的人从看守所出来瞬间,那一张张枯槁的面容,才会流露出纯粹的喜悦与满足。 

 

 

“我走了,你记得照顾好自己”

 

那是一个冬天,亦是我第一次迎接刑释未成年人乐乐回家。因考虑到乐乐家人在外省,刚出看守所无手机无现金无家人接送,便与乐乐约定好,两名社工陪同迎接其回家。刚从看守所出来的乐乐,没有流露出过多的喜悦,反而显得心事重重。经社工再三询问,才知道乐乐惦记着自己的手机,希望能够马上拿到手机。现代人都依赖手机所带来的安全感,更何况是刚出看守所的孩子,手机是归属、是重返社会的通道。社工随即决定先带领乐乐前往派出所办理领取手机事宜。看守所离视线越来越远,社工沉浸在工作即将完成的喜悦之中,而乐乐却在离开的途中频频回首,步履沉重,略有沉思。社工试图挑起话题打破气氛,但是考虑到乐乐此时百感交集的心情,选择不打扰,也许是最好的陪伴方式。 

 

最后,乐乐顺利联系上家人、准备启程回家前,跟社工打了一声招呼,吞吞吐吐试探道:“社工姐姐,我能问你一个事情吗?你认识肖吗?我跟他在一个少年仓……跟他玩得很好……你可不可以帮我转告他……我要回家了,要他好好照顾好自己……”原来,频频回首的,不是不舍,而是对友谊的牵挂,对朋友的守望。 

 

 

“挽救一个孩子,就是拯救一个家庭”

 

依稀记得自己作为司法社工,第一次进到看守所做社会调查的情景:重重的关卡,狭小的提讯室,全方位的监控,冰冷的栏杆,以及带着手铐、身穿囚服的他们。不得不承认,第一次接触未成年犯,我的确是略感紧张的,对他们也带有少许偏见。后通过面谈的方式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、家庭教育以及犯罪原因时,很快发现他们本质的美好,打消了我对他们的偏见。接触的未成年犯越多,越觉得他们像是误入迷途的羔羊,需要教育、需要感化、需要挽救。也猛烈地感受到他们的美好青春年华不应该凋谢在看守所内,而是应该在大千世界绽放。 

 

对于司法社工而言,工作常需奔波于看守所面谈、家属家访之间,在墙内,我们守望的是一群群误入歧途的未成年人,需要用耐心、爱心、关心滋润他们,引导其成长。在墙外,我们需要像冬季的暖阳,为沉浸在寒冬的家属驱寒送暖,排遣消极情绪,共同编织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温床,等待某一刻墙外的团圆重聚。 

 

此时此刻的看守所依旧被冷空气笼罩着,我深呼入一口冷空气,回味着的却是昨日阳光的味道,车窗上的倒影,折射着模糊的四季,人行匆匆,留下的不是脚印,而是洒落在各个角落的守望,守望的终点站,定是新生。   

 

深圳市点亮心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本着维护未成年人的做法权益、预防青少年犯罪、促进未成年被告人回归家庭、社会等目的开展社会工作专业化服务。

 

来源:坪山社协杂志

 

2019年6月20日 09:12
浏览量:0
收藏